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剧,心理行为异常的人群也在逐步扩大,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而与之对应的,相关的服务及管理现状却远不适应相关需求,具体表现如下: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匮乏,培养机制尚未建立;政府、社会、公众协同合作的共识和行动未达成;服务和管理滞后;法律法规尚待起步。对此如何破局?
3月2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科教司联合教育部高教司和研究生司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的2017年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训工作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在会上对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做了详细的阐述。
一个指导性文件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中宣部等22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我国第一个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政策指导性文件的出台,该文件明确了卫生计生部门对心理健康服务的牵头职责,“‘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成为我们精神卫生工作者的新使命。”
对接下来的工作重点王斌在五方面进行了解读。
第一方面,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首先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其次是营造关注心理健康、消除歧视的社会氛围。然后是提升媒体关于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事件报道的科学性、适度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有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并积极自助。
第二方面,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对精神科医生至关重要。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健康人,提供心理咨询,解决其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如学习、工作、婚姻、家庭等问题,以便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这项工作可以由社会机构从业人员、学校人员、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等担任。对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主要进行心理诊疗,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担任。
第三方面,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针对心理创伤人群,在灾后第一时间直至今后的10-20年开展心身状况评估、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同时注重引进社会工作的手法,整合资源开展相关工作。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精神科治疗的全链条衔接递进的服务模式。
第四方面,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用不同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因地制宜。如对职业人群制定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规范的综合管理治疗服务,提高保障水平,大力推广康复服务;为残疾儿童家长、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心理疏导、康复经验交流;全面加强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方面,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包括流浪乞讨人员、服刑人员等。对这些人员需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经常性的心理服务机制,加强人文关怀、跟踪帮扶、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消除歧视、帮助其融入社会,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预防和减少重特大案事件。
他山之石
在我国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发展的现行阶段,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做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英国:将精神卫生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议题。
在2010年公共卫生白皮书中,第一次提出同等对待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策略,同时提出了心理治疗普及项目。
众所周知,在英国70%-80%的医疗服务是在全科医生诊所中进行的,将心理治疗的一些工作在全科医生的诊室职工进行普及,同时转到专科医疗机构中去,NHS对这部分费用付费。双管齐下,解决了精神卫生领域的挑战,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得到了治疗的同时培养了大量的心理治疗师。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为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节省了2.72亿英镑,为公共部门节省近7亿英镑。